元、明、清三朝,有浮梁瓷局和御窯廠的設立,代代的皇帝都關注過景德鎮的瓷器。進入民國以后,袁世凱為了做皇帝,也派督陶監制了一批“洪憲”御窯。南京國民政府的蔣介石,在抗日戰爭勝利后,也在景德鎮造了一批禮品瓷分贈美國總統杜魯門和英王伊麗莎白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,給古老的景德鎮帶來了一派生機。1949年脫離浮梁縣升格為市,1953年晉升為省轄市。瓷業生產亦欣欣向榮,先后成立十大瓷廠,各自生產有自己特色的瓷品。80年代人民瓷廠的青花梧桐餐具一口氣連奪三塊國際金牌,藝術瓷廠的“福壽牌”粉彩瓷遠銷120多個國家,光明瓷廠的青花玲瓏獲萊比錫國際金獎,“彩虹釉”獲第39屆尤里卡世界發明博覽會發明獎……
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,民營瓷廠如雨后春筍,所有產品千姿百態,五彩紛呈,古老的瓷都到處呈現出春意盎然的新景象。他們中,有的恢復了傳統的生產方式,既生產古老品種的瓷器,又為旅游事業創造一筆可觀的收入,使外地人特別是外國人大開眼界。
城區也拉大了框架,因原來的10平方公里,拓展到50平方公里。交通也不單靠昌江水運,皖贛鐵路穿城而過,景九與景黃高速公路橫貫東西,還有飛機場。工業方面除了陶瓷,還有飛機、汽車、冰箱制造業。
特別更提出的是:江澤民主席2000年5月視察景德鎮時說:“瓷器還是景德鎮的好”。給了瓷都人民極大的鼓舞。他們正以獨點鰲頭的雄姿,走向更輝煌的明天。 |